历时一年多的星巴克中国业务重组终于尘埃落定。11月初,星巴克咖啡公司正式宣布,与知名投资机构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全面接管星巴克在华零售业务。消息公布后,星巴克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0.53%,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战略调整的初步认可。
根据协议,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最多60%的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此次交易的企业价值约为40亿美元,博裕将支付约24亿美元获取其相应权益。星巴克方面表示,中国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包括出售股权所得、保留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的授权经营收益。
新合资企业将以上海为总部,接管目前在中国约8000家星巴克门店的运营,并计划在未来将规模扩大至20000家。双方预计,在完成必要的监管审批后,交易将于2026财年第二季度完成。这一合作模式标志着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从直营向"合资+授权"的重大转变。
市场分析认为,星巴克此次调整并非简单的"贱卖"资产。根据路透社此前报道,多数竞购者对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估值约为其2025年预期EBITDA的10倍,即约50亿美元,甚至有报价高达100亿美元。相比之下,瑞幸咖啡的估值约为未来12个月预期EBITDA的9倍。星巴克的定价处于中国连锁优质资产的中等偏低区间,考虑到其获得的现金、保留权益和未来授权收益,这一交易对双方都具合理性。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挑战由来已久。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通过特许经营模式逐步扩张,2017年曾斥资13亿美元收购中国东部合资业务,实现100%控股。然而,随着瑞幸等本土品牌的崛起,中国咖啡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2023年,瑞幸和库迪发起的9.9元价格战,直接冲击了星巴克的市场地位。尽管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但其收入仅占总收入的9%,营业利润的7%。
面对竞争压力,星巴克已采取多项自救措施。2022年,公司宣布加速在中国扩张,目标不仅包括300多个地级市场,还涵盖近3000个县域市场。2024年12月,星巴克中国任命首位首席增长官,负责产品研发、数字化营销等业务。同时,星巴克也悄然加入价格战,通过发放折扣券、推出"夏日心动价"等方式变相降价,并大幅加快新品推出速度,2024财年共推出78款创新饮品。
博裕资本的加入,为星巴克中国业务带来新的可能性。作为一家专注于中国的投资机构,博裕在消费零售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其投资组合包括极兔快递、网易云音乐、蜜雪冰城等知名企业。今年5月,博裕还拟间接持有北京SKP约45%股权,显示出其在高端消费领域的布局野心。市场分析认为,博裕的本土化经验和运营能力,有望帮助星巴克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在下沉市场的拓展和运营效率提升方面。
此次合作也反映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与本土资本合作,以更灵活的方式应对挑战。星巴克能否通过这次战略调整重新找回增长节奏,关键在于能否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和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真正的本土化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