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活动聚焦上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组成调研团,深入陆家嘴金融城、上海中心大厦、浦东国际机场、外资企业总部及科创园区,通过实地探访与座谈交流,全方位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在开放前沿的生动实践。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近年来持续推出多项全国首创举措:全球首个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落地、全国首个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启用、首个“两头在外”汽车整车保税维修项目获批……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上海的改革魄力,更吸引了全球资本的持续加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累计突破980亿美元,年均新增外资企业超5700家,占全国外资比重从2020年的14%提升至2024年的15.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资占比从37.2%跃升至75.4%,全国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等标志性项目相继落户,上海已成为全球资本布局中国的首选地之一。
陆家嘴金融城是上海开放活力的缩影。这片从平地崛起的金融高地,如今集聚了4万多家企业,285栋商务楼宇鳞次栉比。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商务区之一,陆家嘴汇聚了全国70%的外资资管机构、40%的外资法人银行和外资券商、55%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全球律所前十强中6家在此设立办公室,“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3家落户,“五大行”房地产经纪公司中4家扎根于此。今年前7个月,陆家嘴新增合同外资项目156个,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据陆家嘴管理局透露,这里以1/7的外资企业数量贡献了近半数税收和财力,24%的规上外资企业创造了44%的总营收,贡献度位居全国同类CBD前列。
除了金融领域的领先优势,上海还在持续拓展全球链接能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成为长三角对接世界的核心门户,“中欧班列—上海号”已通达境外80余个城市和站点,保税维修新模式则带动2024年上海关区保税维修进出口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73.9%。背靠长江、面向太平洋的区位优势,叠加制度创新和平台建设,上海不断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培育全球资源配置新优势。今年1至8月,全市新落地外资项目278个,总投资达1437亿元,外资企业持续加码投资的态势愈发明显。
上海为何能成为外资的“安全港”和发展的“加速器”?完备的市场体系、开放的创新生态、便利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是关键。当前,上海正以浦东引领区建设为牵引,叠加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实验场”效应,探索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之路。从“从0到1”的突破到“从1到N”的拓展,上海用行动证明:开放永无止境,活力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