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延对华热轧碳钢高关税,中国钢企转口突围与产业升级并行?

   发布时间:2025-09-09 15:26 作者:国际转口贸易经纬集运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近日发布针对中国等六国及地区热轧碳钢板的第四次双反日落复审终裁结果,决定维持对中国出口产品90.83%的反倾销税率。该裁决意味着自2002年起实施的关税壁垒将延续,中国钢铁企业持续面临美国市场的准入困境。此次复审认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进口产品将对美国钢铁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威胁。

长期高关税政策已严重削弱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中国对美热轧碳钢出口量较2015年峰值下降近95%,叠加关税后产品价格较美国本土供应商高出数倍。企业不仅面临价格劣势,还需应对原产地审查、反规避调查等合规压力,部分中小型钢厂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为突破贸易壁垒,中国出口商正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开辟新路径。主流模式包括:货物从中国港口运至马来西亚巴生港或土耳其梅尔辛港,在保税区更换集装箱、提单及商业文件,并申请当地原产地证书后,以“马来西亚制造”或“土耳其制造”名义报关入美。这种操作可规避直接针对中国的关税,但需承担中转物流成本及合规风险。

当前,东南亚、中东及墨西哥成为主要转口枢纽。马来西亚凭借东盟零关税网络及便捷的CO认证流程,吸引大量中国货物中转,但近期被美国海关列入供应链审查重点;土耳其依托成熟的钢铁加工产业链,提供增值服务,但政局波动可能影响清关时效;墨西哥则通过美墨加协定(USMCA)享受关税优惠,但中转成本较高且反规避案例频发。

美国海关已加强针对“假转口”的打击力度,要求企业提供完整的生产流程、物流单据及资金流水记录,并对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中转仓实施重点监控。部分钢厂为彻底规避风险,选择在印尼、孟加拉国等国设厂,直接获取“非中国原产”身份,但此举需承担海外建厂的高额成本。

专家建议,企业需在合规框架内制定多元化战略:一是与专业贸易律师合作设计转口路径,规避337调查等法律风险;二是拓展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基建项目需求,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三是加大研发投入,转向电工钢、镀锌板等高端产品,跳出低附加值竞争陷阱。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的迫切需求。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