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稳步前行的道路上继续展现其强大韧性与无限潜力。近日,德国莱茵药业的产品经理马库斯·鲍尔在接受《国际锐评》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与市场机遇的不断扩大,充分证明这是一片孕育无数可能性的沃土。”这一观点,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深入剖析中国经济最新数据,“稳”与“进”两大关键词跃然纸上。经济整体运行平稳,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9%,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同时,多个经济指标呈现加速趋势,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加快了0.3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也有所上升,彰显了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外贸表现依旧亮眼。前7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7月货物进口额增长4.8%,连续两个月呈现回升态势。特别是在全球关税战频发的背景下,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如近期批准了183家巴西咖啡出口商对华销售许可,这一举措被路透社誉为“关税阴霾下巴西咖啡出口商的好消息”。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回升向好的趋势,一方面得益于其坚实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则离不开“政策工具箱”的持续发力。今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例如,在重大工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推动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9.9%。同时,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与顺畅流动。
在消费端,服务消费正成为新的增长点。1至7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其中服务零售额增长5.2%。从主题公园预订的火爆到赛事旅游的兴起,再到假日经济与演唱会经济的热潮,无不展现出服务消费的巨大活力与市场潜力。英国渣打银行已在中国增设优先私人理财中心,以深化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
在生产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7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在各行各业释放出巨大生产力。目前,中国AI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前来寻求合作。德国卡赫公司便计划借助中国AI发展大潮,推出多款智能清洁机器人新品,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基于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4.8%,并指出这一调整主要受内需、出口、创新三大因素的拉动。近期,美国商界代表团访华,也向外界传递出中国市场不可或缺的信号。同时,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达到近年来高点,多家国际机构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超配或看多观点。
中美双方近期发布的《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将已暂停的相关关税和反制措施展期90天,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改善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积极预期。尽管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但随着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与显效,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并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正面“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