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市场迎来了一场重要的变革,随着利率下调预期的增强,保险公司纷纷着手调整产品策略,以应对新的挑战。同方全球人寿在这场变革中率先行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同方全球人寿近期推出的两款新分红险产品,将预定利率从行业现行的2%上限下调了50个基点至1.5%,这一举措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公司副总经理童伯宁在接受专访时,详细阐述了此次调整背后的深思熟虑以及公司对未来低利率环境的应对策略。
童伯宁指出,他高度关注当前陡峭下行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自2023年以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持续快速下滑,并始终低于普通型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拥有超过30年国内外保险行业从业经验的他,对于“利差风险”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警惕。
他提到,日本寿险业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经历,为高预定利率产品带来的风险提供了前车之鉴。随着低利率环境的到来,多家日本寿险公司因无法承受利差损而破产。此后,日本寿险业转向低预定利率的保障型产品,并积极发展保证收益+分红型产品,这一转变值得我国保险业深思。
面对我国逐步进入利率下行周期的现状,金融监管总局去年已对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进行了调整。然而,尽管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从4.025%降至2.5%,但仍难以跟上利率下行的速度。2024年底,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跌破1.7%关口,进一步加剧了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
童伯宁强调,长期利率下行导致保险公司投资端收益承压,而负债端刚性兑付压力未减,这使得利差损风险不断加剧。投资决策也受到束缚,无论是否投资于长债,保险公司都面临两难困境。因此,寿险行业需要以穿越周期的眼光来布局当下,以达到公司和客户的共赢。
在此背景下,同方全球人寿主动应对,通过调整产品策略来平衡风险保障,增强投资灵活度,提升长期投资回报率。童伯宁认为,分红险作为“下有保底、上有弹性”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实现周期跨越,成为保险公司转型的重点。通过将分红险预定利率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可以增强投资灵活性,进而提高长期投资回报率。
为了应对低利率环境带来的挑战,同方全球人寿确定了平衡的多产品策略。产品库中既有分红险也有非分红险,既有储蓄险也有养老年金,以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童伯宁介绍,公司产品调整主要围绕风险共担型产品、保障型产品和养老产品三个方向进行。
在医疗险领域,公司紧跟国家医疗改革政策,对百万医疗险种进行升级,并研发服务更优、保障更广的中高端医疗险。结合养老需求,公司推出失能、护理保险,进一步丰富医疗险产品体系。在养老产品方面,公司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优惠,关注退休后现金流焦虑和失能风险,通过“产品+服务”模式解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
童伯宁还建议,在低利率环境下,我国应探索开发更多新型风险共担型产品,如指数型万能险、指数型年金、保底型投连险等。他指出,这些产品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和防范利差损方面实现共赢。然而,产品创新需要整套风险控制机制和体系的支持,相关监管制度和机制尚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