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港股市场的持续回暖,众多A股行业的领军企业纷纷加快步伐,寻求在香港联交所的二次上市机会。近期,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锦江酒店,股票代码:600754.SH)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由东方证券国际独家保荐。若成功上市,锦江酒店将成为中国首家实现“A+H”双平台上市的酒店集团,这一动态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酒店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复杂态势。尽管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但盈利能力却呈现出下滑趋势。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住宿业设施总数接近57万家,客房总数约1927万间,其中酒店业设施增长9%至34.87万家,连锁酒店数量增至约9.33万家,客房总数增长7%至1764万间。然而,需求端并未同步增长,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4.8%,但仍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商务出行需求也因企业成本控制而缩减,导致高端酒店市场受到进一步压缩。
在这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酒店房价普遍下滑,行业三大核心经营指标全面下降。2024年,国内酒店入住率降至58.8%,平均房价同比下降5.8%,平均每间可售客房收入(RevPAR)也同比下降约5%。行业分化明显,三亚、北京等高端酒店市场陷入价格战,而县域等下沉市场则表现出游客接待量和酒店入住率的显著增长。经济型酒店市场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中高端酒店市场成为增长引擎,但同时也面临同质化竞争问题。
在行业深度整合与自身转型的关键时期,锦江酒店选择赴港二次上市,其战略意图显而易见。首要目标是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杠杆,通过股权融资置换高息债务,以改善财务状况,为后续发展储备资金。其次,港股上市将提升锦江酒店在国际投资者中的知名度,便利其未来海外并购或业务拓展,强化其“全球酒店领导者”的形象。H股发行有助于引入更多元化的国际投资者,改善股权结构,增强流动性与灵活性。
然而,锦江酒店赴港IPO之路并非坦途。从行业角度看,酒店行业目前仍处于困境之中,供需失衡、价格战等问题难以短期解决,投资者对酒店企业的投资态度谨慎。从锦江酒店自身来看,其在国内市场面临业绩压力,营收下滑,净利润减少。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锦江酒店实现营收29.42亿元,同比下跌8.25%;净利润3601万元,同比大幅下跌81.03%。其海外业务持续亏损,本土化困难重重,会员运营不佳,私域流量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也凸显出来。
尽管如此,锦江酒店仍拥有显著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锦江酒店拥有庞大的酒店网络和广泛的市场覆盖,具备显著的规模效应和采购成本优势。同时,其品牌矩阵丰富,涵盖了经济型、中端、中高端和高端等不同档次,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因素为锦江酒店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锦江酒店的港股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面对行业困境和自身问题,锦江酒店能否在资本市场的审视下成功突围,将取决于其能否展现出整合效率提升、利润率改善的明确路径,以及能否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和支持。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一次分享中国酒店业龙头成长的机会,也需要对其中蕴含的整合风险与回报周期保持清醒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