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中,材料技术的革新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从航空领域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能电池组件,再到智能手机芯片所采用的高纯度硅材料,每一次技术飞跃的背后,都离不开材料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材料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行业权威报告显示,我国高端材料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已超过百万,尤其是能解决核心技术难题的材料工程师,更是成为了企业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材料技术学部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人才培养经验,成为了孕育材料领域实干型人才的摇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材料技术学部,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历经70余载的辛勤耕耘,该学部已从最初的材料工程系逐步发展成为涵盖3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研究方向和2个硕士授权点的综合性学科集群。尤为该学部还成功跻身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这一成就在应用型高校中尤为突出。
在专业设置上,材料技术学部紧密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实行“精准对接产业”的战略。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凭借其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地位,以及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资质,成为了学部的“王牌”专业。该专业下设金属材料及智能制造、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节能材料三个方向,涵盖了从汽车制造到芯片生产的多个领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紧跟“双碳”目标,专注于研发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所需的轻质高强度材料,已成为上海市一流专业。而材料物理专业则聚焦于集成电路领域,直接对接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国家一流专业的典范。
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方面,材料技术学部同样表现出色。学部拥有103名教职工,其中90.3%的教师具备“双师双能”素质,即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解决实验室中的实际技术难题。学部汇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次,形成了强大的教学科研团队。在教学上,学部不仅拥有国家级、市级一流课程,还建立了多个虚拟仿真和校外实习基地,年均出版教材10余部,荣获上海市和行业教学成果奖10余项。
在产教融合方面,材料技术学部与宝武、华谊、晶澳太阳能等行业巨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工作室、设立奖学金,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产业项目。这种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得学部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了极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几乎人人参与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0余项。在升学方面,学生既有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名校的,也有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澳门大学等海外知名学府深造的。在就业市场上,该学部的学生同样表现出色,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率常年保持1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也深受宝钢、商飞、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晶澳太阳能等龙头企业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