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措施,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一决策对美国、欧洲等依赖中国稀土的地区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在芯片制造、军工生产及航天领域,相关产业链面临严峻挑战。
为应对这一局面,美国加速推进稀土供应链多元化,近期与澳大利亚达成合作协议,试图通过后者解决稀土供应问题。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稀土储量排名前列的国家,被美国视为替代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然而,行业专家指出,稀土产业链的核心并非储量,而是提炼技术。
数据显示,中国在钐、钆、铽、镝、镏、钇、钪等七种关键稀土元素的精炼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全球超过90%的提炼产能集中在中国。这一技术壁垒导致许多国家虽拥有稀土资源,却无法独立完成开采后的深加工。
此前,部分国家将开采的粗稀土运往中国提炼,再进口精炼产品,形成“进口粗矿、出口精矿”的独特模式。这种依赖使中国成为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于美国而言,即便澳大利亚提供粗稀土,双方仍缺乏提炼能力,短期内难以突破技术瓶颈。
中国近期进一步收紧管控措施,不仅限制稀土原矿出口,还对提炼、分离、加工技术及相关设备、工艺实施严格管制,甚至限制技术咨询人员的流动。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美国若想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5至10年时间,且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分析认为,美国和澳大利亚试图绕开中国构建独立稀土产业链的计划难以实现。由于技术壁垒和产业链完整性不足,两国最终仍需依赖中国的稀土提炼能力,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