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昌车灯创始人张宏厂:以初心为炬,带领品牌深耕车灯赛道

   发布时间:2025-08-08 17:37

从一间小型车间到规模化自有工厂,从单一车型灯具到多元品牌适配,龙昌车灯的成长轨迹中,始终镌刻着创始人张宏厂的 “光影初心”。这位深耕汽车后市场多年的创业者,以 “让每台车都有合适的车灯” 为信念,带领品牌在细分赛道上稳步前行。

初心启程:从 “换灯难” 到 “做靠谱的灯具”

张宏厂与车灯的缘分,始于对行业痛点的观察。早年在汽车维修行业的经历中,他发现车主换灯常面临两大难题:要么是通用款灯具 “装不上、用不稳”,要么是原厂配件价格高昂、等待周期长。“明明只是换个灯,却要花成倍的时间和成本,这不合理。” 正是这份直观感受,让他萌生了 “做准确适配、价格合理的车灯” 的想法。

2010 年前后,汽车后市场开始兴起,灯具替换需求逐渐释放,但市场上的产品多以 “通用款” 为主,适配性参差不齐。张宏厂敏锐捕捉到这一机会,带着 “准确匹配,为每台车点亮专属光芒” 的初心,创立了龙昌车灯。初期,他带领团队聚焦路虎车型 —— 当时该品牌在国内市场热度高,但原厂尾灯价格昂贵,且后市场适配产品稀缺。通过拆解原车灯具、测绘尺寸参数、反复测试接口兼容性,团队终于推出针对路虎发现 4 的尾灯产品,以 “原厂级贴合、功能稳定” 的特点打开了市场。

“做产品不能只看利润,要看能不能解决真问题。” 张宏厂常对团队说。这种以 “解决需求” 为导向的初心,成为龙昌车灯起步的基石。

匠心铸品:自建工厂,把控 “从设计到出厂” 全链条

在张宏厂看来,“适配” 的核心是 “可控”—— 只有掌握生产全流程,才能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因此,品牌创立不久,他便力主建设自有工厂,打破 “代工生产” 的行业常规。

“别人代工可能省成本,但品控抓不住。车灯看似简单,一个接口的偏差、一颗螺丝的松动,都会影响使用。” 张宏厂坚持 “全链条自主”:从原料筛选开始,亲自参与供应商考察,要求灯罩、光源等核心组件必须通过抗老化、耐高低温测试;生产环节引入标准化流程,从模具开发到组装调试,每个步骤都制定详细操作手册,甚至连工人拧螺丝的力度都有明确规范;测试阶段更是 “吹毛求疵”,他要求每款灯具必须在模拟原车电路环境中测试 72 小时以上,确保功能无偏差后才能量产。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工厂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品控体系:原料入库检验、适配性测试、高低温环境模拟、外观细节校验…… 如今,工厂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不仅能稳定供应路虎系列灯具,还能快速响应奔驰、宝马等多品牌的生产需求,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张宏厂 “品质不妥协” 的坚持。

前瞻布局:从 “单一车型” 到 “多元生态” 的进阶

“做企业不能只看眼前的市场,要看到三五年后的需求。” 张宏厂的发展观,推动着龙昌车灯从 “单一车型供应商” 向 “多元灯具解决方案提供商” 转型。

随着汽车市场的多元化,他意识到单一品牌的产品难以支撑长期发展。2018 年起,他带领团队拓展适配车型范围,从豪华品牌到主流车型,逐个攻克不同品牌的灯具设计难点。针对奔驰车型的流线型设计,研发团队优化了灯罩的弧度;面对宝马的智能电路系统,技术人员升级了灯具的芯片兼容性…… 如今,品牌产品已覆盖多品牌多车型,形成了更丰富的产品矩阵。

同时,张宏厂也注重服务体系的升级。他提出 “售前准确指引、售后快速响应” 的服务标准,要求团队不仅要卖产品,更要 “帮客户选对产品、用好产品”。为此,品牌建立了客户需求数据库,记录不同车型的适配案例,让售前咨询更高效;售后团队则实行 “24 小时响应制”,确保客户问题及时解决。

“车灯是车辆的眼睛,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双眼睛明亮、可靠。” 张宏厂说。在他的带领下,龙昌车灯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市场,用初心守护品质,用创新回应需求,在汽车后市场的光影之路上持续前行。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