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我国成157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国际合作共赢新优势凸显

   发布时间:2025-08-25 19:13 作者:速新闻

在近日于北京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详细介绍了“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海关在促进国际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孙梅君指出,自“十四五”规划启动以来,中国海关积极对外签署合作文件,总数已达519份。特别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2024年双方进出口总额高达22万亿元,占中国总进出口比重超过一半。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年均增长率也超过了10%,中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

在守护国门安全方面,海关总署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起了一体化全要素风险防控体系,有效保障了国门安全。据孙梅君介绍,“十四五”期间,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量达到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球之首。在此期间,海关还累计查获了515万件涉政、涉枪、涉爆等违禁物品,检出70余种传染病共计18万例,处置不合格商品20多万批次,坚决将不安全风险拒之门外。同时,海关在综合治税和依法征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累计征税9.7万亿元,并保持了打击走私的高压态势。

在推动通关便利化方面,海关总署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全面加强了智慧海关建设。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联通的“数字门户”,涵盖了25大类964项“一网通办”事项,基本覆盖了跨境贸易的全链条和全环节。“智慧旅检”系统已覆盖80%的航空口岸,使得旅客能够无感通关、快速通行。

在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方面,“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增和扩大了40个开放口岸,总数已达到311个,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的口岸开放布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也实现了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虽然占地面积不到全国国土面积的两万分之一,但却贡献了全国五分之一的进出口总值。

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海关总署创新了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等新业态监管模式,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加速了外贸新动能的提升,使产供链更加安全稳定。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3.8万亿元,连续八年稳居全球首位。今年前七个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在国际合作共赢方面,中国海关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不断拓展“朋友圈”,贸易多元化之路越走越宽广。孙梅君表示,中国将继续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水平,推动与共建伙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