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这家曾在中国汽车市场风光无限的地方国企巨头,近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公布,广汽集团迎来了二十年来首次亏损的黯淡时刻。
财报数据显示,广汽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98.79亿元,同比下降7.82%。更令人瞩目的是,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7.32亿元,同比下滑高达159.5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样不容乐观,亏损8.93亿元,同比下滑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29.88%。
这一亏损局面,对于广汽集团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回顾过去二十年,广汽集团凭借合资品牌的强劲表现,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佼佼者。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合资品牌,曾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为广汽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广汽集团的合资品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品牌逐渐淡出市场,即便是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昔日明星品牌,也面临着销量下滑的严峻挑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广汽集团的合资品牌似乎迷失了方向。
与此同时,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也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广汽埃安一度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的常客,但在新技术、新车型的不断冲击下,其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无论是网约车市场还是消费者端,广汽埃安旗下车型的声音都越来越弱。
价格战的不断升级,更是让广汽集团雪上加霜。合资品牌轮番降价,自主车型新车价格挤压,让整个汽车市场陷入了体系化的竞争。广汽集团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营收和净利双下滑的压力愈发沉重。
广汽集团的成长历程,离不开合资品牌的助力。从广州本田的成立,到广汽丰田的落户,再到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品牌的加入,广汽集团一步步成长为华南地区汽车产业的龙头。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这些曾经辉煌的合资品牌,如今却成了广汽集团的“累赘”。
尤其是“两田”品牌,尽管在中国市场仍有一定的认可度,但新能源转型的缓慢,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今年一季度,“两田”深陷终端价格促销的泥潭,成交价格持续走低,销量也大不如前。
相比之下,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更是令人担忧。广汽埃安作为广汽集团新能源业务的希望之星,近年来却陷入了销量下滑的困境。其旗下车型多为老旧款式,缺乏创新,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尽管广汽埃安推出了全新车型和高端品牌昊铂,但在市场上仍难以立足。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广汽集团不得不进行全面转型。去年底,广汽集团发布了三年“番禺行动”计划,谋求从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22款新车,覆盖多种车型,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直言,广汽集团将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提高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他表示,广汽集团将从研、产、供、销一体化打通,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行动一致性。
在人才方面,广汽集团也正在进行新旧交替。由于退休、轮岗等原因,广汽集团及旗下子公司急需新时代人才的加入。冯兴亚希望内部人士和社会人士同台竞技,选出能够满足当下发展的人才队伍。
广汽集团还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量市场。在上海车展上,广汽集团发布了旗下商用车品牌广汽领程带来的皮卡概念车。冯兴亚透露,该概念车计划于2027年左右量产,主要面向海外市场。这或许能为广汽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对于刚刚上任的冯兴亚而言,二十年来首现的亏损局面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他能否带领广汽集团走出困境,重拾昔日辉煌,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