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来袭,苹果手机价格能否稳住?

   发布时间:2025-05-12 17:02 作者:钛媒体APP

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持续影响,消费者对于苹果产品的价格变动格外关注。自2018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以来,苹果作为全球化企业的代表,其与中国供应链的紧密联系一直备受瞩目。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苹果旗舰店,作为苹果在亚洲的最大零售店,其店内销售情况反映了当前关税政策对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尽管店内人流稳定,销量保持平稳,但店员表示并未出现销售热潮。目前,关税因素尚未在中国市场的零售端显现,这得益于苹果通过供应链本地化和汇率对冲等手段,在中国实现了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然而,美国市场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以iPhone 16 Pro Max为例,由于此前25%的关税,其在美国的售价已增加了约95美元。若再次加征关税,美国消费者将面临更高的购买成本。这种“东西方价格分化”的现象,体现了苹果在成本与市场之间的微妙平衡。

面对关税的长期压力,苹果采取了“阶梯式转嫁”策略来消化成本。对于全球消费者而言,涨价的影响并不均衡。美国用户虽然承担了直接的关税成本,但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对价格波动的容忍度相对较强。而在欧洲市场,由于增值税体系复杂,苹果选择通过运营商补贴来间接消化成本。相比之下,印度等新兴市场则出现了本土生产的低端机型降价促销的情况。

若特朗普执意执行更高的关税政策,导致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上涨,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价格敏感型用户可能会加速流向国产高端机型,尤其是当iPhone价格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年轻消费群体转向安卓阵营的比例会显著增加。然而,苹果用户的忠诚度依然较高,iOS系统的生态黏性、独家功能以及二手市场的高保值率等因素,构成了苹果的多维度竞争壁垒。

涨价对市场格局的深层影响可能体现在消费分级的加剧。高收入群体对涨价的敏感度较低,而低收入群体则可能因价格上涨而放弃购买。这种分化将推动手机市场向“哑铃型”结构演变,高端市场由苹果和华为等品牌争夺,中低端市场则陷入更加激烈的竞争。

尽管苹果CEO库克多次表示要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但苹果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并未减弱。中国供应链的产业集群效应、工程能力的动态进化以及基础设施的隐性红利等因素,构成了中国制造的护城河。即便苹果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海外,这些工厂仍然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精密零部件。

在关税风波中,库克频繁来华,强调了中国制造对苹果的重要性。他表示,选择中国并非仅因成本优势,而是因为中国供应链的无法取代性。这一表态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然而,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却出现了下滑。2025年一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9%,市场份额也相应减少。若特朗普继续利用关税作为武器,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在这场关税与产业链的拉锯战中,消费者既是旁观者也是最终裁决者。他们的选择将决定市场的走向和企业的命运。

尽管短期内苹果仍有一定的缓冲空间来维持中国市场的价格稳定,但长期来看,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升和消费者选择权的增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无论iPhone是否涨价,中国消费者都将拥有更多元的选择、更成熟的技术和更合理的价格。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