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展崛起,能否拯救线下二次元经济?

   发布时间:2025-05-16 08:53 作者:钛媒体APP

在二次元经济的风云变幻中,一个新的趋势正在悄然崛起——O展(Only展),它似乎成了线下二次元活动的新宠。

近年来,随着谷店纷纷倒闭,直播间内二次元商品按斤抛售,就连模玩熊、斌田小铺等头部二次元商品销售品牌也频繁特价清仓,二次元经济的寒冬似乎已至。这股寒流不仅让二次元爱好者们心生忧虑,也让从三次元跨界进入泛二次元经济的上游商家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自救,不少敏锐的实体谷店和大型商场开始转变策略,将目光投向了提供线下二次元同好交流活动服务上。5月14日晚,“CP31(第三十一届COMICUP同人创作交流展)开票”迅速登上热搜,抢票盛况空前,这不仅证明了二次元爱好者们对线下活动的热情依旧高涨,也揭示了他们在选择消费时的“择优”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大型商业漫展和厂商嘉年华,同人展,尤其是主打“小而美”的同人Only展,如今成为了众多商场和场地方的主推合作模式。这种以单一IP或特定标签为主题的展会,只允许相关同人创作、周边售卖和Cosplay参与,高度垂直化,细分受众,因其规模灵活、主题鲜明、圈地自萌的特点,成为了泛二次元受众的付费新宠,甚至开始挤压大型漫展的生存空间。

O展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同人创作、摊位售卖等传统活动,随着IP主题的变化,也逐渐衍生出了日场、夜场的不同玩法,如随机舞蹈、夜场蹦迪等。近期,更是出现了美食同人主题O展,花99元购买门票,即可参与一场由二次元同好组成的“干饭”活动。然而,这种O展也因美食海报与现场实际不符,引发了消费者的抗议。

二次元爱好者“日向楠楠”表示,CP30(第三十届COMICUP同人创作交流展)的延期让许多二次元爱好者感到焦虑,因为大型漫展票价高涨,且唯热度论参展,同人摊位空间越来越少,摊位费也越来越高。而CP30作为最大的同人文化交流活动,延期后,同人摊位便纷纷以O展形式过渡,因此O展更受欢迎了。她认为,同人文化是二次元圈子的支柱,现在的漫展都不在意同人文化的处境,所以圈地自萌的O展不缺人流和关注是正常的。

O展的举办成本相对较低,目标受众更为精准,即便体验存在两极化,但仍借助二次元经济和漫展商业化的东风,成为了备受欢迎的泛二次元交流活动。据统计,仅在5月,全国“国乙(国产乙女游戏)Only展”就超过了70多场,而在江苏省,不区分类型的情况下,也举办了超过20多场O展,广东、河北、安徽、山东等地也均超过了15场以上。

O展涵盖的内容十分灵活,横跨动漫、游戏、网文等不同文娱类别。除了国乙外,《第五人格》《燕云十六声》等也是近期热门的主题O展。还有独立游戏、日漫等主题,甚至不乏MBTI交流、已故角色、M字刘海角色、妈系角色、百合同人、欧美同人等相对抽象或偏向小众取向的O展。

对于愿意为此买单的消费者来说,O展的存在被赋予了多样的意义特征。一方面,O展为小众亚文化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有着特殊爱好的小众消费者能够结交同好。另一方面,O展的社交属性和情绪消费也使其成为了一种限定的乌托邦。

然而,O展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不同于更为成熟的漫展,O展几乎尚未拥有专业化、商业化的团队操刀,绝大多数为民间粉丝自发办展。因此,O展的主办方背景也相对复杂,不乏出现购票后不允许退款、提前确认收货等现象,以此来减小损失、实现现收现结。同时,热门IP也成为O展的常客,这些IP的O展更容易获得商场和大型场馆的合作,但合作方如果给予资金或资源支持,难免会有客流和消费档位的要求。

近年来,O展票价走高,百元票价已成常态,甚至包含Coser签售价更是高达数百元。虽然消费者对于O展定价浮动的心理接受程度呈现愈加宽容的趋势,但过高的票价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吐槽和抗议。同时,也不乏因信息差、初入坑等原因成为“冤大头”的消费者。

国乙主题的O展更是成为了割韭菜的重灾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女性消费者“好割”。如今,支撑起泛二次元消费的主要人群便是女性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女孩居多。但对于冷门IP为主题的O展来说,不赚甚至是亏本依然还是常态。

随着O展的普及,大型综合漫展审批手续愈加复杂,疲态明显,而民间同好组织下的O展也为厂商和场地方提供了新思路。然而,O展的商业化加速也带来了不少乱象,如主办跑路、诈骗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保证圈层受众的体验感,成为了O展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

承接票务功能的平台方的入局也值得关注。B站、千岛组局、cpp等平台是如今O展售票的主要平台,其中B站因押金高、抽成高、回款慢等条款令O展主办方苦不堪言,但高流量曝光也提供了一定的推宣作用。相比之下,千岛组局、cpp则凭借抽成较少的优势吸引了不少用户,但也因回款慢、骗局多发受到一定的避雷抵制。

O展能否成为激活新一轮线下二次元经济热潮,仍有待验证。毕竟,随着二次元经济的弊端不断显现,为之花费真金白银的爱好者们早已变得更加挑剔和理性。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