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613.HK)近日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标志着其“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新兴智能终端”全球化战略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此次港股IPO从递表到挂牌仅耗时100天,高效完成全球发售2.62亿股,发行价定为每股18.18港元,集资总额达47.68亿港元。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即高开,市场交易活跃,展现出投资者对这家科技企业的强烈信心。
在本次港股IPO中,蓝思科技获得了国际顶级机构的高度认可。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462.76倍认购,国际发售部分也录得16.68倍认购,显示出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烈期待。公司成功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涵盖产业资本、国际资管公司、对冲基金、区域投资机构及多策略基金等多元背景,认购总额达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参与机构包括小米集团、世运电路、瑞银UBS、LMR Partners、橡树资本等知名企业,这一强大的基石阵容不仅为上市注入了强劲信心,也凸显了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精密智造领域的全球稀缺性,以及其在智能汽车、AI终端等新兴赛道的协同潜力。
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蓝思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周群飞手持木槌,亲自敲响上市铜锣,宣告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蓝思科技在资本市场的新起点,也预示着其全球化战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蓝思科技的市场地位在招股书中得到了权威认证。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公司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块综合解决方案行业”以及“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这一领先地位的取得,源于公司深厚的三大底层能力:技术积淀、智造能力及全球化布局。
在技术层面,蓝思科技持续突破消费电子“交互界面”的物理边界,从普通防护玻璃到模组,再到集成传感器的“智能交互玻璃”,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已形成车载玻璃、智能座舱集成、车规级传感器等多元产品矩阵,与全球头部车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在智造层面,蓝思科技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的全维平台化能力。通过优化材料利用率、能耗水平、良率等核心指标,以及实现智能制造系统的“一键式”生产调度,公司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精密智造服务。
在全球化层面,蓝思科技已形成“中国总部+海外基地”的产能网络,为全球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港股上市集资所得,将重点投向核心技术研发、全球产能扩张及新兴赛道布局,为投资者创造多元化价值增长点。
具体而言,公司将持续加码AR光学、智能感知、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深化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的协同效应。通过推动“一块玻璃”从手机、平板向汽车座舱、AR眼镜、人形机器人等场景延伸,蓝思科技正不断拓展其业务边界和市场空间。
多家券商研究部表示,蓝思科技的稀缺性在于其“消费电子基本盘+新兴赛道增量”的双重驱动。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客户基础稳定,市场占有率领先;而智能汽车、AI眼镜/XR头显等新兴领域的提前布局,则有望打开数倍于当前市场的增长空间。随着港股上市的落地,蓝思科技正式进入“全球资本+中国智造”的双向赋能阶段,“A+H”双平台战略将进一步强化其全球竞争力。
周群飞董事长表示,到港上市是蓝思科技“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公司将以香港为支点,让国际资本与蓝思的智造优势、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共享“中国智造”的增长红利。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将为蓝思科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全球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