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香港eHub近日宣布全面引入RFID技术,标志着该智慧货运枢纽成为香港首个实现从卸货至出库全流程RFID覆盖的物流中心。这一革新举措使得包裹处理效率较传统货运中心提升了约30%。
当跨境货车驶入菜鸟香港eHub卸货区,RFID标签即刻被无感识别,货物处理流程随即无缝衔接。从安检状态即时核验、仓储位置动态更新到组板流向智能校正,RFID技术实现了包裹从入库到出库的全链路数字化追踪。然而,尽管RFID技术带来了“无感通关”的顺畅体验,但其在复杂开放环境下的识别精度问题却成为挑战。
传统RFID技术在应用中常面临误读、串读和漏读三大难题。误读指的是读卡器信号范围过大,意外读取非目标标签,导致库存数据失真。串读则发生在相邻货物单元同时进入信号区时,标签响应信号混杂,造成货物数量错配。漏读则由于金属、液体货物或堆叠放置屏蔽信号,使得底层或内部标签无法被读取,形成库存盲区。
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斯科公司自主研发了新一代精准标签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电磁场域重构和动态抗金属干扰算法,有效攻克了误读、漏读、串读问题,大幅提升了智慧货运中心的库存可视化水平和周转效率。
斯科的精准标签识别系统采用法拉第笼结构和波束赋形天线,实现了电磁信号的物理隔离和能量聚焦。物理隔离通过高度封闭的电磁空间,有效阻止了外部信号进入,解决了误读问题。能量聚焦则将射频能量高度聚焦于有限内部空间,确保只有完全进入通道内部的标签才会被读取,从而根治了串读问题。
针对漏读问题,斯科的通道机采用跳频防冲突协议和介电陶瓷天线。跳频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智能切换工作频点,避开被金属环境干扰的频段,确保信号有效穿透并到达标签。介电陶瓷天线则显著增强了RFID信号的穿透能力和读取灵敏度,使得即使货物带有金属包装、内含液体或被堆叠放置,其内部或底层的标签也能被可靠读取。
斯科的通道机还通过机械与控制系统的精密协同,保障了读取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精准门控、异物检测联动、货物位置感知以及双模应急机制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因机械干扰导致的漏读,并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实测数据显示,在10台金属笼车并行作业场景下,斯科的RFID通道机将漏读率从行业常见的22.3%降低至0.05%,单批次读取1000件货物仅需3秒,远快于人工盘点的5-10分钟。凭借这些技术优势,斯科的RFID通道机不仅为跨境物流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其技术框架还具备强大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未来有望应用于服装、皮具箱包、酒类零售、电力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