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资管加速布局!量化私募成加仓A股新宠?

   发布时间:2025-08-02 12:03 作者:经济观察报

近期,中国量化私募基金行业迎来了一波海外资本的关注热潮。据一家国内知名量化私募基金负责人郭瑞透露,一家来自金砖国家的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两家欧美FOF机构即将完成对该基金境外量化策略产品的投前尽职调查。若投资顺利达成,该基金的海外资产管理规模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这一趋势并非孤立现象。华尔街知名资产管理机构锐联财智的创始人许仲翔也观察到,今年以来,海外资本对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的投资态度显著改善。特别是在去年一系列提振经济与股市的政策出台后,A股市场迅速反弹,虽然令部分海外资金错失良机,但今年二季度以来,A股指数的稳健上行与海外资管机构的投资偏好高度契合。

数据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在7月22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与基金达到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趋势。特别是在5月至6月期间,外资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显示出全球资本对中国股市配置意愿的显著增强。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预计受多重积极因素影响,外资将持续增配人民币资产。

郭瑞表示,他感受到了这股“东风”带来的机遇,并计划借此机会吸引更多海外资管机构的关注。他透露,不仅他的公司,其他量化私募基金也在积极寻求出海,以吸引海外资金。宽邦科技发布的《2024中国量化投资白皮书》显示,在受访的203家境内量化私募机构中,约60%拥有出海计划,其中21%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然而,尽管前景看好,境内量化私募基金在吸引海外资金方面仍面临多重挑战。郭瑞指出,与海外资管机构的沟通门槛虽然较以往有所降低,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赢得他们的信任并成功募资并不容易。海外资管机构对量化投资策略、收益情况、风控机制以及IT系统等多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海外资管机构对境内量化私募基金的投资决策周期也存在差异。一些机构如FOF、多策略基金和新兴市场基金的投资决策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8至9个月之间;而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决策周期则可能长达1至2年。但一旦决定投资,他们的投资期限通常至少为5年。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资管机构对A股的配置兴趣正持续升温。渣打中国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指出,过去美元资产配置比例过高的海外资管机构现在对资产分散化配置尤为迫切。他们正在通过新一轮资产配置降低美元投资比例,其中欧洲股票是他们的首选投资目标之一,而中国等经济基本面稳健发展的新兴市场股票也备受青睐。

郭瑞还提到,近期即将对他所在机构完成投前尽职调查的三家海外资管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配置MSCI新兴市场指数,对A股存在刚性配置需求。这些机构之所以选择投资量化策略私募产品,部分原因是他们此前投资的主观策略私募产品业绩表现不佳。

为了吸引海外资金,境内量化私募基金正在积极优化自身策略,并加强与海外资管机构的沟通。郭瑞所在的机构正在通过量化策略迭代扩大境外量化策略产品的资金容量,并研发港股量化红利策略以吸引更多海外资金。同时,他们也在优化沟通流程,以在前期接触和投前尽职调查等环节尽快建立更强的信任感。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