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空AI新突破:吉庚普特模型引领卫星智能时代

   发布时间:2025-05-15 15:04 作者:钛媒体APP

中国科学界近日宣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太空技术突破:一款名为JigonGPT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已在太空中稳定运行超过140天。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融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一突破性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携手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共同实现。他们研发的“极光”太空大型模型——JigonGPT,被整合进一颗卫星的智能计算载荷中,并于今年2月随“东方慧眼高分-01”卫星发射升空。

自发射以来,JigonGPT在轨运行稳定,创造了人工智能模型在太空持续运行时间的新世界纪录。此前,尚无其他国家报告将如此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模型送入轨道并维持超过100天的运行。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1956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高性能计算的领军机构。它见证了中国第一台通用数字计算机和首枚通用CPU芯片的诞生,并为龙芯、寒武纪、曙光等企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JigonGPT的部署体现了多层次的技术创新。研究团队首先基于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的Aquila大语言模型构建了一个拥有10.2亿参数的基准模型。通过层次量化、视觉编码和多模态蒸馏等技术手段,他们成功将系统优化为适用于卫星受限计算环境的紧凑型2.3亿参数模型。尽管体积缩小,但模型仍具备图像分析、自然语言理解和指令生成等能力。

“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由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领衔,王密教授担任总设计师。2024年2月3日,搭载着JigonGPT智能载荷的卫星由杰龙三号遥三运载火箭从广东阳江发射场发射升空。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研制,其AI载荷提供了高达100TOPS的计算能力,实现了自主的在轨处理。

更进一步的是,研究团队还创造了一个名为“东方晓机”的卫星数字人,它利用JigonGPT直接与社交媒体平台互动。这个多模态智能体集成了卫星上的感知、语义理解和内容生成功能,能够实时与地面用户进行交流。东方晓机已开设账号并定期发布内容,成为首个直接从轨道运行的数字人。

这一发射正值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加速发展的时期。自2015年推出支持政策以来,中国航天产业迅速崛起。截至2025年4月,全国已有7.5万家航天相关企业,其中仅今年就新增了5888家公司,同比增长46.7%。上海已成为核心制造基地,年产量可达50枚商业火箭和600颗卫星。

去年,中国创造了68次运载火箭发射的新纪录,通过嫦娥六号任务从月球背面带回首批样本,并启用海南商业发射场。这一发展步伐彰显了中国赶超现有航天大国的雄心壮志。

尽管美国通过NASA、SpaceX以及美国太空军和太空发展局的成立在太空探索方面仍保持领先地位,但中国的发展势头已引起全球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加州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警告称,随着美中技术竞争加剧,太空正成为两国争夺科技领导地位和国家安全支柱的主要战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强调,当太空大型模型与在轨智能计算机和数字智能体相结合时,卫星将从被动仪器演变为具备感知、分析、决策和实时指令执行能力的自主平台。这些技术将成为下一代遥感数据处理、智能控制和太空服务系统的核心。

随着太空竞赛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的JigonGPT项目不仅推动了航天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还彰显了中国在塑造未来轨道运营战略技术方面的坚定决心。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