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到底应不应该恐惧ChatGPT

   发布时间:2023-02-17 11:33

人生中,经验、洞见和只是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祝福,而幸福、愉悦和欢乐是转瞬即逝的、虚幻的;人生的最后果实是经验而不是幸福。——亚瑟.叔本华

前段时间,有个段子,问ChatGPT公关会不会被人工智能代替,答案很欣慰,高度肯定了这个工种,但是AI对于智力行业的潜在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策略和关系两个方面,目前有一个很显著的变化,那就是天秤再倾向于策略一边,因为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媒体数量已经多到无法用关系去处理,索性抓大放小。

所以,靠吃喝玩乐走天下的公关时代在前几年就开始走下坡路,那么在未来的AI时代,这种竞争力就会变得更加羸弱,甚至可有可无。

过去的三年,很多人没有升职,也没有涨薪。但是这算是幸运的了,因为还有很多人失业了。

大家憋了三年,口袋是诚实的,开年后ChatGPT的兴起,让沉寂已久的创业圈和资本圈又热了起来,每一波创业潮的兴起,都会带富一波公关人,这一次还会如此吗?

在三十岁那一年,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所取得的所有成绩,在抛出大时代特殊背景的情况下,基本与我们的认知匹配,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这与学历、背景、种族关系都不大,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知行合一的过程。

但事实上,大部分公关人以及媒体人,在内卷与应酬中,早已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未来的公关圈,关系型公关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反之关系型媒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里插播两则广告,推荐一本书,推荐一个送媒体老师的好礼物。

首先是书。

亚瑟.叔本华的《人生为何不同》,二十万字,翻译的各种版本都不好,读起来很累,但是细看后,可以让我们想清楚非常多的事情,值得多次阅读。

其次是产品。

我兔年收到了一些礼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礼物是一款冲牙器,倍至M60,之前我有过很多冲牙器都吃灰,这一款让我开始每天使用,我对产品特别挑刺,能够让我推荐的,绝对不会让采购后悔,媒体老师每天抽烟喝酒喝茶,牙口很重要,保住了牙口,才有幸福中老年。

广告时间结束,开始聊正题。

行业秘密太多‍‍‍‍‍‍‍‍‍

人类一天不消失,AI就不可能代替人类从事PR工作,这是我的基本判断。‍‍‍‍‍‍

首先,这是一个充满了秘密关系链的行业,就像三体人在人类面前是透明的一样,人类世界有太多社交信息是不会公开的,只会在少数特定群体中存在,很多公关行为是只可意受不可言传的。‍‍‍‍‍‍‍‍‍‍‍‍‍‍‍‍‍‍‍

公关去拜访一个陌生的媒体老师,最习惯的就是先找个熟悉的关系链去套近乎,然后再进一步行动,这是基本准则,但是AI无法去掌握这些非公开信息,也无法分析出准确的社会关系链。

甚至,媒体老师,说两句暗语,AI就会懵逼,比如一个负面的采访提纲发来后,AI大概率会给你搜集一堆资料,然后回复回去,而真人公关则知道,这会儿该去找媒体商务聊聊了。

其次,策略方面更是充满了太多公司内部的非公开信息,AI的基本策略还是基于互联网的公开信息在做数据处理,然后得出结论,但是大部分公关策略则是基于一些核心非公开信息展开的,甚至是商业秘密。‍‍

最后,媒体行业短期内更加不会被AI替代,那么高傲的媒体老师,怎么可能会愿意面对一个没有肉体也没有灵魂的机器人呢?哈哈,又不尊重我,这次连个人都不给我了,弄死你。‍‍‍‍‍‍‍‍‍‍

但是,AI对于公关行业也不是一无是处,我认为有几个方向会有帮助。

首先,可以建立一个方便媒体查询相关企业的公开信息的,比如某家上市公司,可以建立一套AI的公关接口给媒体,方便媒体查询每个季度财报的相关细节,以免媒体老师网上去抄资料,容易写错,也可以把企业介绍以及高管的一些公开讲话弄进去,方便检索,说白了,就是一套更加智能的检索系统,方便媒体,也方便自己人。‍‍‍‍‍‍‍‍‍‍‍‍‍‍‍‍

其次,早些年微软有一套叫做人立方的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展现一个人的社交网络,我当时觉得这玩意很牛逼,但是也许是重名率太高,准确度一般。‍‍

但是AI到了今天是不是可以更加精准的利用互联网公开信息分析人的社交网络,给公关提供一个初步的人际关系分析。‍‍‍‍‍

最后,流量走势分析,我之前说每个公关部都应该配备一个CTO,其实AI是可以做这件事的,就是代替人类去做舆情监控以及未来热点数据分析的事情,但是目前来看,技术还达不到,尤其在舆情监控这方面,目前炮哥公司这一块业务,还是需要人类筛选,机器做不到完全的正负面分析。‍‍‍‍

不过,说千道万,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公关这门职业,正在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保持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学习优先,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减少吃喝玩乐混日子的时间。‍‍‍‍‍

酒,也许还需要适当喝一点,但是,的确没有竞争力了。‍

‍从自己的故事说起

很多认识我很多年的朋友,都不知道我还会写文章,他们只知道我会做生意,会喝酒,会应酬,会泡妞。

但事实上,我的确会写文章,甚至我写小说的水平是专业作家的水平。

这就是年少无知的年纪,放荡不羁的生活留下的后遗症,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混迹于北京各种声色场所,跟各个公司的市场部公关部负责人们一起吃吃喝喝,一年365天,我能回家睡觉100天就算不错,在那几年里,我负责的业务增长每年可以达到50%以上。

但是,最终我的身体越来越差,真心朋友也越来越少,自己的心态和知识储备也越来越扭曲,很显然,内心是空虚的。

最终拯救我的还是书,每年50本以上的经济、管理、哲学、人文方面的阅读量,把我拉了回来,三观重新建立,人性得到纠正,我无比痛恨年轻时放纵自我的那段生活。

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当下的媒体公关圈,我能够从更多的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大家伙儿每天为了利益,聚在一起,吃喝嫖赌,人生的弯路不会因为别人劝说少走一步。

很多公关部是塞在大市场里的,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向企业增长负责,背负着实际的ROI,不学习不行,任务完不成,但是公关不一样,大部分公关的工作,这些年在企业里都没有实际的数据可以考核,做得好做的坏,有部门整体基本数据,但是没有落到人头上的个人数据,浑水摸鱼的情况普遍存在,所以说公关部卷,卷好顶头上司就行了,流行一句话什么话?跟对人!

在企业内部做策划内容的公关,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眼界受限,每天就在企业内部混,认为企业就是全世界,外面的社交和人脉基本断了,除了内卷别的地方找不到安全感;出去做渠道的媒介呢?手里有吃喝玩乐的预算,搞定媒体老师的同时,自己也能跟着享受生活,久而久之,工作变成一种习惯,最终酒精冲昏了大脑,变成了别人眼中除了吃喝嫖赌啥也不会的人。

前段时间,腾讯有个基层女公关,跟我咨询,说做了四五年的媒介了,感觉自己除了第一年快速成长之外,后面每年干的工作都差不多,自己都找不到加薪和升职的理由,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年终总结都可以copy去年的,就这么悲催。

我们,总是在工作中抱怨,为什么今年没给我加薪?为什么没有给我升职?我一年辛辛苦苦累死累活、鞠躬尽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道理,你有没有通过工作提高自己的认知,用能力证明自己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你今年跟去年的能力一样,岁数又大了一些,精力又下滑了一些,颜值也跟着下滑了,企业凭啥给你涨工资?资格老,岁数大,在民营企业中,从来都不是优势,今天不是,未来也不可能是。

野心要跟认知匹配

过去的三年时光里,我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我很欣慰,他们虽然没有在我的公司长久的工作下去,但是60%都在新年里给我发了祝福信息,并且是单独给我发的,他们感谢我曾经教会过他们一些真正的本领。

上了年纪,能够授人以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我有时候也会焦虑,活到老学到老,谁来教会我新的东西呢?

钱固然重要,但是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此前很多时候,在我们的环境里,不正常因素太多)里,赚取的钱的数量,永远是跟认知匹配的,认知够了,钱纷至沓来,这个逻辑是永恒的。

这也是这几年非常困扰我的事情,因为我感觉自己的认知,停滞不前了。

上一次创业,我做了一件与我过去三十多年认知完全脱轨的生意。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每天都在学习太多太多的新东西,非常充实。这几年,兜兜转转回到老本行,虽然公司运营正常,但是学习的脚步几乎停滞不前,每天重复的动作,类似肌肉记忆。

我身边有很多十几年前,在财富上跟我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的朋友,但是如今早已身价过亿或者数十亿,当年我们在一起只是喝酒泡妞,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他们私下时间还会去读书,去跟高明的人交流学习。

当我们在不喝酒的今天,深入交流之后,我才知道自己认知的弱小和鸡肋。

这么多年以来,新闻行业诞生的创业者少之又少,你会说也有钟睒睒、曹国伟、李学凌这样的成功者,但是再往后呢?胡玮炜也许是我知道的最后一个从新闻领域出来的创业者了。

因为媒体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释放,很少吸收,采访好比碎片化的刷短视频,我们盲人摸象,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媒体人去了企业之后,才最终实现事业成功和认知飞速提升,在里面和在外面,毕竟是两码事。

我常常自嘲,做媒体的日子里,每年增长的除了航空公司的里程,就是微信的好友数量,然后剩下的就是一篇又一篇不被人们记住的文字垃圾(仅限于我自己,别的优秀媒体老师不包括)。

而这些年,媒体遭受到了底层逻辑的摧毁,情况就更加糟糕,为什么如今散布在社群里的“小道消息”更容易博得老百姓的信任?不言而喻,不问自知,这也导致了这些年媒体人才急速流失的局面,当我们无法改变外力的时候,我们只好改变自己。

实话实说,媒体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打开视野的工作,可以让自己在很年轻的时候,接触到很多高明的人和稀缺的资源,也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形成全球化的视野,但是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容易让人迷失自我,活在被营造的自我假象之中,认为自己也是高明的人和稀缺的资源,从而看不清本事的价值,产生一个自我禁锢的信息茧房。

在汽车行业,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倒挂现象。

汽车媒体出门,大多企业会预定头等舱或者商务舱,住酒店一定是超五星级单人间甚至套间,不过听说这几年情况稍微差点,但是呢?如果没有企业邀请,媒体老师自己出去玩的时候,廉价航空经济舱该坐还是坐,全季该住还是住。

不是被人叫一句老师、主编、总、哥,你就真牛逼了,叫你老师、主编、总、哥的那些人,往往比你距离成功更近,当你对着公关侃侃而谈商业模式和企业家精神的时候,公关内心里大概在嘲笑你狗屁不通。

让自己保持学习状态

今天的年轻人 , 喜欢强调喜不喜欢这份工作 , 但是工作换了一份又一份 , 最后还是迷茫 , 似乎每一份工作都不喜欢 。

所以,有的时候,当我们迷茫的时候,忘掉喜好,专注于学习,往往是更加理性的选择。

如何在我们有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有效的学习?

首先,减少无效社交。

过去的一年里,是我喝酒最少的一年,虽然也喝醉过几次,出丑过几次。

在经济环境一片大好的时候,我曾经认为喝酒是公关行业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但是经过这三年,我彻底否定了这种认知,吃喝嫖赌的风气不可取,更不应该成为主流认知,要哭要闹要发泄情绪可以,但是这是留给知己的,不是随便找个人喝多了,就称兄道弟。

第二,找到更强的人。

敬畏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哪怕只有某一方面,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强调自我,看不到身边的高人,其实高人无处不在,多听一听,远远好过多说一说。

尤其是跟自己的领导多交流,我见过太多大厂的基层PR热衷于吐槽自己的领导,我非常好奇的一点,如此傻x的人,是如何做到管理层的?这家如此傻x的公司,为何还要混下去?青春金不换,真是傻x,赶紧换工作。

但事实上,大多都是自我的偏见,你的领导,往往就是距离你最近的高人,多交流,一定可以学习到很多。

第三,带着问题交流。

漫无目的的闲聊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大家的时间都很珍贵,去见一个高人之前,我们要预想好话题,针对话题聊清楚就好,这样彼此的感觉都会很舒服,学习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尬聊。当然,更加可怕的是,没有问题,硬是去找问题,攀龙附凤,虚伪社交,这种人我也见多了,无趣的很。

第四,多跟跨界社交。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少参加行业活动,也很少跟同行交流。

这真的不是装逼,而是一种规避,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在一起还有啥好交流的呢?除了八卦行业里的是非,似乎已经没有多余的事情可做,不张嘴说话吧不太礼貌,张嘴说话吧,风险太高,一句话穿出去两个人,就完全变了味,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恩怨。

最后,学习真重要吗?

听完上面我所说的,你也许会说,你真能装逼,谁不知道谁?你小子这么勤奋,怎么公司还没上市?

这就是我苦恼的地方,知行很难合一,过去的一年,上面我说的四条,我一样都没做到,所以我的公司和我自己一样,进展不大,但是我今年想要改变一下。

我们的人生大部分的失败,都源自于,只想不干。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